“禪宗”以外佛教各宗,亦講“修禪”,但均認為須以參透教理為要;而“禪宗”不同,這是最大區(qū)別?!捌刑岜緹o樹”,相傳,是“禪宗”六祖慧能的“偈”中之語,但更多的人,認慧能為禪宗真正創(chuàng)始人,“禪宗”,不把重點放在解釋教義上,而是強調(diào)“禪定”修行。
1、為什么道教南宗傳到六祖沒有了,佛教禪宗傳到六祖也沒有了?
一花開五葉,道果自然成。達摩是中國禪宗初祖,傳下五代,然后開枝散葉,又分成五個宗派廣為傳播,之后的傳承都有。有本書叫“五燈會元”,講的就是中國禪宗歷史和歷代祖師,只是普通人中很少傳播。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,我自己買了書,但是只讀了一點。禪宗前五祖的經(jīng)歷都很有意思,有興趣的網(wǎng)上就能找到,看看能很受啟發(fā),六祖的壇經(jīng)很出名,就不介紹了。
2、為什么說菩提本無樹呢?
“菩提本無樹”,相傳,是“禪宗”六祖慧能的“偈”中之語,這句話,體現(xiàn)了慧能對“禪”的理解?;蛟S,五祖認為他的“偈”更近“正解”,才讓其當了“六祖”,“禪宗”,由菩提達摩所創(chuàng)。一說,達摩于梁武帝時從南天竺來廣州,后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沉思9年,創(chuàng)立“禪宗”,史上能見到關(guān)于達摩“傳禪”的最早記載,是唐代《續(xù)高僧傳》。
其曰,達摩為南朝宋時入中國,比梁武帝更早了一些。達摩的“禪宗”,即“二入四行”之說,通俗講,就是主張通過禪定修心見性,“禪宗”,又因自稱“傳佛心印”以覺悟眾生本有佛性,亦稱“佛心宗”。就是說,“禪宗”,不把重點放在解釋教義上,而是強調(diào)“禪定”修行,達摩,于北魏末活動于洛陽,以《楞伽經(jīng)》授徒,倡“二入四行”之修禪原則。
達摩弟子有慧可,一名僧可;慧可傳僧璨;僧璨傳道信;道信傳弘忍,是為五祖,五祖立東山法門,門下分赴兩京弘法,名聲大震。其中最有名的弟子,有神秀、慧能二人,后分立為“北宗漸門”與“南宗頓門”,“北宗漸門”,強調(diào)“藉教悟宗”,主張漸悟。“南宗頓門”,則強調(diào)“教外別傳”、“明心見性”、“頓悟成佛”,“禪宗”以外佛教各宗,亦講“修禪”,但均認為須以參透教理為要;而“禪宗”不同,這是最大區(qū)別。
相傳,南北二宗漸起爭執(zhí),于是,五祖弘忍以“作偈”,遴選嗣法弟子,北宗神秀所作偈為: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;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?!蹦献诨勰芤沧饕毁剩骸捌刑岜緹o樹,明鏡亦非臺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”據(jù)說,五祖認為神秀未見本性,也就是沒得“禪宗”要領(lǐng);而以為慧能深得其禪之心要,于是密授法衣,認可其嗣法地位,成為“六祖”。
“要領(lǐng)”是什么呢?就是神秀還離不開教理,而慧能認為可以不去管教理,“禪定”修心即可,后來,北宗神秀住荊州玉泉寺,晚年入京,為三帝國師,還是相當輝煌。著名弟子有嵩山普寂、終南山義福等人,慧能,638-713,居韶州曹溪寶林寺,門下甚眾。六祖?zhèn)饕u“禪宗”,強調(diào)心性本凈、佛性本有,即心是佛,覺悟成佛不需外求,不必讀經(jīng),不用禮佛,
這一說法,相當于挑戰(zhàn)佛祖釋迦牟尼的絕對權(quán)威與佛教經(jīng)典的神圣地位。有人認為,由此便破壞了佛教僧侶平日生活的固有本色,也有人認為,六祖實行了中國佛教史上的大改革。但更多的人,認慧能為禪宗真正創(chuàng)始人,中唐以后,南宗成為禪宗正統(tǒng),在士大夫和平民中有較大影響?;勰芤浴独阗そ?jīng)》《金剛經(jīng)》《大乘起信論》等授徒,門下,著名弟子有青原行思、南岳懷讓、菏澤神會等。
青原一系,后形成曹洞、云門、法眼三宗;南岳一系形成溈仰、臨濟兩宗,合稱“五家”或“五宗”,其中以臨濟、曹洞兩宗流傳時間最長。臨濟宗在宋代形成黃龍、楊岐兩派,又合稱“五家七宗”,慧能弟子,集其語錄,編為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》。唐柳宗元、劉禹錫集都有《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》,這是因為唐憲宗曾謚慧能為“大鑒禪師”。
再往后,“禪宗”漸趨衰微,禪師們又回頭學習教理經(jīng)典,注重經(jīng)文研習記誦,并與其他教宗修持方法相融合,影響力就小多了。8世紀,朝鮮僧人信行入唐,師從普寂門人志空習法,以后將北宗禪傳入朝鮮,9世紀,朝鮮僧人道義學南宗禪于智藏,將南宗禪帶回國,成為朝鮮禪宗主流,12世紀,日本僧人榮西師從臨濟宗黃龍派虛庵懷敞習法,將臨濟宗傳入日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