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槍要用到火藥,那時火藥還沒有出現(xiàn),怎能談到火槍統(tǒng)一三國呢。諸葛亮所處的時代到隋唐,這中間幾百年也沒有人造出過火槍,諸葛亮的所謂火攻就是放火燒,放火用的火把不是火槍,那時人們還沒有發(fā)明火藥,諸葛亮怎能制出火槍呢,早期火槍火炮,其材質經(jīng)歷了從木頭竹子到青銅鋼鐵的變化,制作工藝也是一代一代的革新。
1、早期的火槍、火炮是怎么制作的?
早期火槍火炮,其材質經(jīng)歷了從木頭竹子到青銅鋼鐵的變化,制作工藝也是一代一代的革新。我覺得這里的早期火器定義太大,不如就定義成前膛火槍火炮吧,最早的火槍就是突火槍,這是所有管狀火器的始祖,其材料是十年以上的毛竹,用麻繩捆扎竹筒,以增強其膛壓。但是這種火器最多用個四五次就報廢了,因為會留有裂縫,之后就是13-16世紀上半頁的火槍火炮鑄造法。
火炮方面,材質有鐵和青銅兩種,制造方法也是多種多樣,最初13-14世紀中國的火器用一體灌注法,先用泥土做成炮模胚子,然后將鋼水銅水澆鑄進去,冷卻后取出金屬管,然后用銅箍或者鐵箍箍在藥室的兩端,銃管過長的也要在銃管再套上箍。歐洲還有鐵條箍合炮,就是把鐵條用鐵箍箍成錐形炮筒,然后縫隙用鉛水融合,藥室由青銅灌注,然后附在鐵炮筒后,
除了這個方法,15世紀的歐洲還有把炮筒分成好幾個部分灌注,之后用鉛水黏合,再將寬厚的鐵箍套在上面。15世紀之后,火器鑄造技術有所改進,首先歐洲火炮出現(xiàn)了炮耳,這就使得火炮可以更容易的調整發(fā)射角度,歐洲還出現(xiàn)最早的后膛火炮,即佛郎機炮。16-17世紀上半葉,火繩槍技術趨于成熟,槍管由大小兩層精鐵包合,之后槍管用鋼鉆鉆孔,
槍尾用螺紋結構封死,或者用熾熱的鐵塊塞入槍管封死。之后槍管裝上準星,尾部鉆出照門,火炮方面歐洲開始采用整體鑄造法,這點和之前小型火銃的整體鑄造法差不多,只不過計算的數(shù)據(jù)要更加精確,另外的加工步驟也更多。鑄造火炮的數(shù)據(jù)是口徑和炮體長度有一定的比例,在火炮的發(fā)射方面,也配備了軌尺一類的刻度工具以追求精準打擊,
在中國的明清時代引入紅夷大炮之后,也同時引進了這種科學的鑄炮法。但是中國冶鐵采用煤炭,而北方的煤含硫高,因此煉出來鑄炮鋼水質量不高,為了克服火炮炸膛問題,中國人采用鐵芯銅體炮技術,很好的克服了這一問題,17世紀下半葉-18世紀,燧發(fā)槍技術趨于成熟,并在歐洲開始大行裝備。工業(yè)革命后,槍管鉆膛采用機器取代了人力,并且出現(xiàn)了膛線,
2、諸葛亮那么聰明,為什么發(fā)明不出火槍,有火槍就可以統(tǒng)一天下了嗎?
謝謝邀請!諸葛亮那么聰明,為什么不發(fā)明火槍?若發(fā)明了火槍,不就統(tǒng)一三國了嗎?說的也是,火槍在三國的時期,諸葛亮要有的話,曹操、孫權沒有,諸葛亮統(tǒng)一三國還真容易,那就是當時的現(xiàn)代化武器,比滾木擂石,大刀長矛厲害多了。只是若諸葛亮要有的話,曹操、孫權也會有,不過火槍要用到火藥,那時火藥還沒有出現(xiàn),怎能談到火槍統(tǒng)一三國呢?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(fā)明之一,火藥用于軍事恐怕是從宋元時期開始,到明代使用范圍才廣些。
有一次到煙臺旅游,在當年戚繼光的炮臺上,看到戚繼光抗倭用過的大炮筒,可以推測,火藥大規(guī)模用于軍事的時候,就是在明代了,宋元時代恐怕也剛開始,可見一硝二磺三木炭發(fā)明火藥是在唐朝至五代的時候,諸葛亮所處的時代到隋唐,這中間幾百年也沒有人造出過火槍,諸葛亮的所謂火攻就是放火燒,放火用的火把不是火槍,那時人們還沒有發(fā)明火藥,諸葛亮怎能制出火槍呢?諸葛亮是聰明,而聰明的人必須有前人的聰明作基礎,那時候前人還沒有火藥的常識!何談火槍呢?可見諸葛亮發(fā)明火槍是非常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