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小米主打性價比,OPPO主打拍照,華為主打愛國,在手機同質化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也能活的下去。品牌影響力、號召力比同質化對手強3.服務力,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,你還可以通過以下選擇提升競爭力,我倒覺得這不是問題,同行也在同質化,市場經濟實行這么多年,早已經是買方市場,沒有產品不是供過于求。
1、產品同質化競爭,訂單量少又雜,經營已虧損,該怎么辦?
感謝邀請,這也是我除了問答外第一次接到邀請,所以嘗試回答一下,希望對題主能有些幫助,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。根據題主給出的信息,我們從三個維度分析一下:首先,經營已經出現虧損,我覺得當務之急是止損,你提的三個問題(同質化、訂單少、已虧損)當中就是虧損比較棘手,就像我們理財,收益低些沒有關系,別把本金弄少了。
而且解決虧損是解決我們活下去的問題,畢竟我們不是大互聯網公司可以一直燒錢,那都是投資人的錢,燒起來不心疼,解決虧損,無非就是開源節(jié)流。開源就不說了,主要說節(jié)流,也就是控制成本,分析一下自己廠的成本有哪些構成?廠房,機器設備,人員工資,原材料,水、電、暖。廠房和機器設備屬于固定資產,以折舊方式計入成本,調整空間不大,
人員工資這塊,能不能裁員,不能的話把真實情況告訴大家,了解一下大家是什么想法,有沒有共克時艱的打算,能不能在不降低工資的基礎上延時發(fā)放一段時間,爭取大家理解。因為是普通員工都要養(yǎng)家糊口,降工資可能會引起不滿情緒不利于企業(yè)發(fā)展,如果是管理人員,可以適當的減掉一部分工資,盈利后再慢慢漲回來,原材料不要囤積,走輕資產的路線,根據訂單來靈活配置原材料,你畢竟是原材料供應鏈里的下游廠商還是有一定的議價主動權的,要利用好。
水電暖方面要厲行節(jié)約了,將所有生產資源集中歸置,開會要求全有人包括老板在內都要遵守相關制度規(guī)定,不要小瞧這一方面,積少成多也是個不小的數目,總而言之,根據自己的情況,千方百計進行節(jié)流。其次,產品同質化競爭,我倒覺得這不是問題,同行也在同質化,市場經濟實行這么多年,早已經是買方市場,沒有產品不是供過于求。
別說我們的小產品了,就是高科技,以手機為例,現在的智能機不要是千篇一律沒啥特色嗎,看上去都一樣,追求大、薄、快,廠家絞盡腦汁推出的產品讓人眼前一亮的都很少,強如蘋果,也不過如此,再說自媒體,拍視頻火,尤其是三農系列,你看大家現在都在拍,無非吃飯聊天種菜啥的,內容大都差不多,也是容易產生審美疲勞。沒辦法,啥都有人做啊,而且還不少人在做,
所以同質是常態(tài),創(chuàng)新是例外。產品同質化已經無可避免,即使你換個行業(yè),換個產品,你也會發(fā)現也在同質化,關鍵是在自己的產品上再進行打磨,挖掘主導性,比如將某一項做到極致,我的產品就是結實耐用殘品率低,或者我的產品就是生產及時出貨快,或者是我的售后特別好等等吧,就像小米主打性價比,OPPO主打拍照,華為主打愛國,在手機同質化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也能活的下去。
最后,訂單量少又雜,少又雜總比沒有好吧。心態(tài)要調整,像積極的方向調整,少就比沒有強,掙得再少也比虧損強,這些客戶一定要想方設法維持住,哪怕是先讓一點利,他們就是你的救命稻草,也是你的種子,想辦法讓種子開花結果。在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,嘗試增加一些附加值服務,主動進行用戶滿意度調查,用互聯網的話說就是提升用戶體驗,增加他們的粘性,讓他們去給你創(chuàng)造口碑,
這些客戶不能再跑了,再跑就要找原因主動調整了,價格合理,質量上乘,服務周到的話,客戶沒有理由跑。另外訂單少的同時,人員可以輪休,機器也可以輪休,動腦筋把自己手頭的資源調配好,最后,我覺得同質化不可怕,重要的是質量一定過硬,經營一定誠信,口碑一定要好,這才是關鍵的。希望兄弟早日扭虧為盈,祝生意蒸蒸日上!加油!,
2、同行惡意競爭,搞亂價格,怎么辦?
如果你有他不賺錢也賣的證據,那可以投訴到市場管理局公平交易部門,這個行為是違法行為!如果不想這樣,把自己的質量弄的比人家的好,差別化經營,人家便宜,你的質量占優(yōu)勢,時間久了,就會形成你的品牌,比如康利達蓄電池,和我們競爭的很多,我們做好自己,我們不和人家比價格,我們比質量:同等質量比價格,同等價格比質量,同等質價比服務,遇到只要價格不要質量的,先讓他去買便宜的,吃過幾次虧,就拐回來了,別急,是你的客戶跑不了,不是你的客戶讓他找人家,寸有所長,尺有所短,客戶自己不能全包攔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