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方面是按照監(jiān)管機構的要求,一方面源于投資流程的合理化。投資機構(公司)投資某企業(yè),是一種股權投資行為,一般而言,作為一家專門的投資機構,都有著嚴格完整的投資制度和體系設置,投資不是追隨別人的腳步,而要學會洞察市場的變化,把自己成熟的投資理念和變化莫測的股市狀況融合起來,保持適度的靈活性,并且在不同的周期嚴格評估與調(diào)整投資組合,以利于更好地獲利。
1、投資機構是怎么運作的?
一般而言,作為一家專門的投資機構,都有著嚴格完整的投資制度和體系設置。一方面是按照監(jiān)管機構的要求,一方面源于投資流程的合理化,我們以備過案的私募基金為例,設置有總經(jīng)理,風控負責人,投資管理委員會,投資經(jīng)理,財務負責人。由投資經(jīng)理在市面上去尋找符合本基金投資方向的項目,一般是初創(chuàng)公司,具有某項專利,進行洽談,提交項目申請表,立項后,進行盡職調(diào)查,與對方達成投資意向,簽訂投資協(xié)議,確定對價,最終撥款,然后就是投后管理,
整體來說,一般的投資機構都是按照上述流程進行運作,最核心的是,風險控制和投后管理,投后管理就涉及是否排除董事進入對方董事會,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履行職責,留意觀察被投公司是否按照此前協(xié)議進行,如果有不利于資方的事件發(fā)生,要及時向公司匯報,設置當初投資協(xié)議里面有關此類條款,一旦失控,要求實際控制人回購股份退出。
2、投資機構如何從所投資的企業(yè)中獲利呢?
投資機構(公司)投資某企業(yè),是一種股權投資行為,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一般會經(jīng)歷這樣的模式:初創(chuàng)階段—成長階段——發(fā)展階段—上市階段假定初創(chuàng)階段,甲投資機構(公司)投資500萬元,占丙公司20%股權,經(jīng)歷一個完整的被投企業(yè)丙的發(fā)展過程,則投資機構所獲得的利益方式有:1.初創(chuàng)階段:一是甲擁有丙的20%股權;二是沒有取得丙的股權分紅。
因為丙公司處于初創(chuàng)階段,屬于投入過程無利潤可分,2.成長階段:丙進行了A輪融資,溢價50%,股權稀釋2%。一是甲20%股權被稀釋成18%,取得A輪融資的股權溢價50%;二是沒有取得丙的股權分紅,因為丙公司暫不分紅。3.發(fā)展階段:丙進行了B輪融資,溢價80%,股權稀釋3%,一是甲18%股權被稀釋成15%,取得A、B輪融資的股權溢價2.7倍,即500萬增值到1350萬元。
二是甲取得丙的股權分紅,丙公司實施了年度分紅計劃。4.上市階段:丙公司上市成功,甲股權被稀釋5%,甲投資機構擇機出清丙公司股權,一是甲15%股權被稀釋成10%;二是甲取得丙的股權分紅;三是股權解禁后,甲擇機沽清丙公司股權10%,較原始投資額增值10倍的溢價。這就是投資機構股權投資通常所獲利益方式,在被投企業(yè)不同發(fā)展階段,所獲利益大小不一樣,
3、那些社會上說的那些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到底賺錢嗎?
私募有賺錢的,但2018年虧錢是絕大多數(shù)。知名人物如但斌,直接在公開信里寫“慶幸2018年活過來了”2018年由于虧太多,清盤的私募產(chǎn)品前三季度就超過4000只,其中不少明星基金經(jīng)理,比如曾經(jīng)的公募一哥王亞偉。其實普通散戶投資者不用迷信主動型基金,20世紀最牛逼的基金經(jīng)理彼得·林奇就曾公開說過,超過75%的基金經(jīng)理投資回報連指數(shù)都跑不過。
4、假若散戶都不炒股了,那機構和大戶怎么掙錢?
假若散戶都不炒股了,機構和大戶怎么掙錢?散戶不炒股了,機構和大戶在個股上各自為莊,為了有一定的成交量,只能自導自演,靠對倒來保持活躍度,那這樣就會增加成本,一年下來肯定是虧本的,遇到好的個股每年能分一點紅,這樣也只能少虧一點,股價炒的再高沒人接盤,那也是紙上富貴,機構和大戶是不會為別的機構接盤的,離開了散戶最終股市會死水一潭,沒有那個機構和大戶能掙到錢。
我們的股市是靠廣大散戶發(fā)展壯大的,想當初沒有我們散戶股市都開不了的,現(xiàn)在媒體都在吹噓去散戶化,那都是一批為恐天下不亂的人,是一批喪心病狂的人,如果國家真的要去散戶,一紙禁令就可以辦到,其實我也想禁一二個月來看看,沒有了散戶咱們的市場會怎樣?去散戶化都是機構、基金散布的謠言,他們想的是讓廣大股民去投資他們的基金,那他們就有錢賺了,我在這里大聲的說一句別做白日夢了。